欢迎访问六安市农科院官方网站, 咨询热线:0564-3387113

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联系我们

电话:0564-3387113

邮箱:3387375

地址:六安市梅山南路农业科技大厦23,25楼,木厂镇北卅村试验基地,金安区稻麦良种场


科研动态

一季中稻机插秧丰产栽培技术

  • 作者:六安市农科院
  • 发布时间:2025-05-14 08:36:40
  • 点击:

优选水稻品种

1.筛选标准:国审或皖审稻品种,适宜在六安市作一季中稻种植;在我市示范种植或推广1年以上,平均产量在600公斤以上,高产田达650公斤以上;抗性好,米质优食味好生育期适中,易作稻-麦或稻-油轮作。

2.2025年六安市水稻主推品种:喜两优超占、喜两优丰丝苗、玮两优1019、筑优钰禾、徽两优广丝苗、荃两优鄂丰丝苗、缘两优晶香丝苗、箴两优郢香丝苗、筑优筑农丝苗、缘两优819、荃两优1606.育秧操作技术

1.播前种子处理:晒种-消毒-浸种-催芽

(1)晒种: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薄摊晾晒1-2天,有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。

(2)药剂浸种:用25%咪酰胺乳油(2000-3000倍液)+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(1000倍液)浸种24小时,或用25%氰烯菌酯浮剂(2000倍液)+5%阿维菌素乳油(1000倍液)浸种36小时,预防恶苗病、稻瘟病,兼防水稻干尖线虫病。

(3)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、温度。机械播种“破胸露白”即可,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。阴凉处摊晾炼芽4~6小时以备播种。

2.盘土选择:基质或基质和营养土按比例(3:7或4:6)搅拌混匀。营养土宜选择菜园土、熟化的旱田土、稻田土,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、过筛、拌肥,形成酸碱度适宜(PH值4~6)的营养土。

3.精量播种:一般每盘65-75克左右,可以按照每平方厘米播种2粒谷种计算,播种一定要均匀。播种后覆土0.3-0.5厘米,以不见芽谷为宜,不宜用拌肥和壮秧剂的土覆盖。

4.叠盘暗化:播种后的秧盘叠起来,外罩厚薄膜,用黑布进行遮盖避光,温度控制在30-32℃,待出芽程度达1cm左右时进行绿化处理。

5.苗床准备:选在排灌良好、运输方便、便于管理的水田做秧田(或大棚秧床),按照秧田与大田1:80-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。水田秧板规格为厢面宽1.4米、沟宽0.5米,便于操作。秧床板面要达到“实、平、光、直”。

6.绿化处理:当秧盘芽谷出苗长至1-2cm时,将秧盘并排铺开放到大棚温室,白天温度控制在23℃左右,夜间温度控制在18℃左右。5月上中旬,平均气温在15℃以上,可以置于露天场地。

7.苗床管理

(1)进入大棚摆盘后浇透水,以后每天浇水1-2遍,保持盘土湿润,将秧苗进行充分的光照,最低温不能低于12℃,最高温不能高于30℃。大棚内超过30℃,即卷膜放风。

(2)露天苗床摆盘后立即洇水,让水分从秧盘底孔充分渗透,确保秧盘营养土全部浸透,要避免水从秧盘顶部直接灌入。并做到速上水速撤水,排水至厢沟半沟水。晴天每天洇水一次,雨天不洇水,始终保持床土湿润。

(3)水温管理: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,秧苗2叶1心期可将外膜完全揭去。秧苗3叶期以前,先湿后干,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。移栽前控水,促进秧苗盘根老健,如遇大雨,需盖膜遮雨。

(4)病虫害防治: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,做好防治工作。秧苗1叶1心期用70%敌克松兑水500倍液喷雾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。同时,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,保证秧苗纯度。

8.看苗施好“送嫁肥”,带药移栽:栽插前3-4天施送嫁肥,每亩秧田用尿素3-5公斤(约合每盘3-5克)兑水500公斤于傍晚浇施,施肥后再浇洒一遍清水,以防肥害烧苗。

移栽前1-2天,亩用25%的蚍蚜酮16克、阿维菌素80ml和75%的三环唑40克兑水30公斤喷施。

9.健壮秧苗特征

(1)机插适宜秧龄:控制在叶龄3.5叶,秧龄20~22天。

(2)苗高适中:苗高13-18cm。

(3)密度适当:秧苗均匀整齐,每平方厘米成苗1.5-2.5株,生长健壮。

(4)根白叶绿:根系盘结牢固,白根多,提起不散,叶色鲜绿,无黄叶,无病虫。

三.机插秧的大田栽培管理

1.机械化耕整地:旋耕灭茬深度控制在15-20cm,最好干耕后晒垡2-3天,然后上水耙田整平。耕整后高低差不超过3cm,田面整洁,表层无残株和杂草,无凸起。田面平整能有效防除草害,促进肥水高效利用。水田耕整后,适度沉实1~2天,泥浆沉淀、表土软硬适中、作业不陷机,保持1~2厘米薄水机插。

2.机插秧标准:

(1)作业要求:插秧深度1.5-2cm,每穴2-3株,相对均匀度≥85%;漏插率≤5%,伤秧率≤4%;保持行距和株距的一致性,对行作业,行要直。

(2)稻田要求。田块要整平沉淀,泥脚深度≤30cm,水深1-2cm。

3.合理密植:建议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,株距在14~16厘米内可调,相当于可以在每亩1.4万~1.6万穴之间调节。杂交中稻理想的每穴谷苗数是2~3苗。

4.合理施肥:旋耕前施基肥45%复合肥35-40千克,栽插后5-7天施返青分蘖肥7.5-10千克尿素。晒田复水后,灵活施用穗肥,应结合气候和水稻长相,即3-5公斤尿素加5-10公斤钾肥。

5.插后水份管理:移栽后3-4天采取薄水层管理,一般水深为2-3厘米。机插秧始蘖后发苗势强,应适时早烤田,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%时开始烤田。孕穗至抽穗扬期浅水灌溉,保持3厘米水层。灌浆结实期采用间歇灌溉,干干湿湿,防止断水过早。

6.草害防治

(1)在机插前1周内结合整地,耙田前后施除草剂一次性封闭灭草,施药后保水3~4天,用丙草胺、丙草胺+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。

(2)机插后7-10天,封闭处理可选用苯噻酰草胺、35%苄·丁可湿性粉剂(低温不宜使用)、10%丙炔噁草酮OD、240g/L乙氧氟草醚EC、17%吡嘧·丙草胺PP、22%五氟磺草胺SC。施药时水层3~5cm,保水3~4天。

(3)茎叶处理:根据田间草相选择除草剂,在移栽后15-20天排干田水喷施,1-2天后复水3-5cm,保水5-7天。较好的除草剂有:37.5%2甲4氯钠·灭草松AS(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)、32.5克/升五氟磺草胺•氯氟吡啶酯OF、60g/L五氟磺草胺·氰氟草酯OD。

7.综合防治病虫害

重点是做好“三虫”(螟虫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)和“三病”(稻瘟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)的防治。大田在做好健身栽培的基础上,加强病虫预测预报,抓住病虫防治适期,对症下药,合理混配,“一喷多防”,确保防治效果。

(安徽省水稻产业体系六安综合试验站)


技术支持:人人站CMS